8月25日至29日,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、北京科技大学承办、首钢集团协办的“第十届国际炼铁科技大会”(英文名称: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Ironmaking,英文简称:ICSTI 2025)在北京隆重召开。作为国际炼铁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,大会聚焦全球炼铁行业科技发展前沿,汇聚了来自国际知名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及领军企业的专家学者,围绕行业最新技术成果、科研创新经验、热点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开展深度研讨与交流合作。
本次大会吸引了中国、日本、荷兰、韩国、瑞典等18个国家的600余名专家学者、企业技术负责人及科研人员参会,为推动全球炼铁行业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搭建了高水平对话平台。

茄子视频
冶金工程系魏汝飞教授受邀参加本次大会,并在“Parallel Sessions- Blast Furnace Ironmaking Maintenance and Campaign Life”专题分会场,与龙红明教授联名作题为“Typ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Biomass in Blast Furnace Ironmaking”的主旨报告。报告系统梳理了高炉喷吹生物质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,从生物质脱碱、助磨、热值优化及脱碱助磨协同新技术四个维度,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与创新思路,引发了参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。魏汝飞教授的报告充分展现了茄子视频
在冶金学科领域的科研实力与学术水平,进一步提升了我校冶金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。此外,学院博士研究生赵贺喜和徐湘阳也一同参会,并展示了题为 “The treatment of steel plant wastewater treatment by-products in the sintering process: flue gas pollutants and product quality indicators” 的学术海报,通过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深入交流,进一步拓展了学术视野,为后续研究积累了宝贵经验。
据悉,“国际炼铁科技大会”自1994年创立以来,已发展成为国际钢铁冶金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系列学术盛会,得到全球同行的广泛认可与积极参与。大会每三至四年在世界各大洲轮流举办,此前九届分别在日本仙台(1994年)、加拿大多伦多(1998年)、德国杜塞尔多夫(2003年)、日本大阪(2006年)、中国上海(2009年)、巴西里约热内卢(2012年)、美国克利夫兰(2015年)、奥地利维也纳(2018年)、德国不来梅(2022年)成功召开。本届大会是继2009年上海举办后,该盛会再度回到中国,不仅为全球炼铁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,更肩负着推动全球炼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、智能高效发展及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使命,对促进全球炼铁科技协同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(撰稿:魏汝飞 审核:罗梦婷 夏云进 赵卓)